伏日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伏日』
拼音:fú rì
注音:ㄈㄨˊ ㄖˋ
解释:又称“伏天”。节令名称。始于每年7月中旬,止于8月中旬。伏日期间,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,如长江中下游地区,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,晴朗少雨,月平均气温可达28~29°c,最高气温可达38~40°c。此时有些地区常发生伏旱。
古代诗词
宋代.陆游.伏日独游城西:「痴儿已遣了官事,伏日元知当早归。」
宋代.苏轼.薄薄酒二首(并叙):「五更待漏靴满霜,不如三伏日高睡足北窗凉。」
唐代.姚合.送僧默然:「伏日江头别,秋风樯下眠。」
宋代.曹勋.山居杂诗九十首:「伏日更酷暑,当午剧炎烈。」
基本字义
伏fú(ㄈㄨˊ)
1、趴,脸向下,体前屈:伏卧。伏案读书。
2、低下去:此起彼伏。
3、屈服,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:伏法。伏输。伏辩(伏罪的供状,亦作“伏辨”)。
4、使屈服:降伏。降龙伏虎。
5、隐藏:伏兵。埋伏。
6、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:伏日。伏旱。伏暑。伏天。
7、姓。
基本字义
日rì(ㄖˋ)
1、离地球最近的恒星(亦称“太阳”):日月星辰。日晷(guǐ)(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)。日珥。日薄西山(太阳快要落山了,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)。
2、白天,与“夜”相对:日班。
3、天,一昼夜:多日不见。今日。日程。
4、某一天:纪念日。
5、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,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。
6、时候:春日。往日。
7、每天,一天一天地:日记。日益。
8、特指“日本国”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