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戎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伏戎』
拼音:fú róng
注音:ㄈㄨˊ ㄖㄨㄥˊ
解释:
1.埋伏军队或刺客。
2.指隐伏伺机以图作乱的武人。
古代诗词
明代.徐渭.刈圃:「譬彼塞垣莽,往往伏戎胡。」
明代.张煌言.吊熊雨殷相公:「怒飞夹日势排空,蛮触何云又伏戎!半壁雄才终抱石,三台杀气已成虹。」
明代.张煌言.悲愤二首 其一:「越裳行阙复为烽,痛哭敷天左袒空;结约更无燕太子,匡扶那得窦周公!祚移云梦谁收烬!势屈微卢亦伏戎。」
清代.屈大均.澳门 其一:「外国频挑衅,西洋久伏戎。」
基本字义
伏fú(ㄈㄨˊ)
1、趴,脸向下,体前屈:伏卧。伏案读书。
2、低下去:此起彼伏。
3、屈服,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:伏法。伏输。伏辩(伏罪的供状,亦作“伏辨”)。
4、使屈服:降伏。降龙伏虎。
5、隐藏:伏兵。埋伏。
6、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:伏日。伏旱。伏暑。伏天。
7、姓。
基本字义
戎róng(ㄖㄨㄥˊ)
1、古代兵器的总称。
2、军队,军事:兵戎。投笔从戎(指文人从军)。戎装。戎马。
3、古代称兵车:御戎。
4、大:戎功。
5、称(方言,音如“农”):“戎有良翰”。
6、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:西戎。戎狄。
7、姓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