幡旗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幡旗』
拼音:fān qí
注音:ㄈㄢ ㄑ一ˊ
解释:旗帜。
古代诗词
唐代.岑参.送郭仆射节制剑南:「铁马擐红缨,幡旗出禁城。」
唐代.金真德.太平诗:「幡旗既赫赫,钲鼓何锽锽。」
唐代.王建.田侍郎归镇:「鼓吹幡旗道两边,行男走女喜骈阗。」
唐代.杨炯.战城南:「幡旗如鸟翼,甲胄似鱼鳞。」
明代.于嘉.丁卯春日泊吴趋偶登逆旅小楼望啸碧堂有感三:「庭移钟鼓人皆散,巷转幡旗客不来。」
基本字义
幡fān(ㄈㄢ)
1、〔幡然〕同“翻然”。
2、用竹竿等挑起来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。
基本字义
旗qí(ㄑ一ˊ)
1、用布、纸、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,多是长方形或方形:旗子。旗帜。旗号。旗舰。旗手。
2、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(共分八旗,后又建立蒙古八旗,汉军八旗),特指属于满族的:旗人(满族人)。旗籍。旗袍。
3、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,相当于县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