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鲵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大鲵』
拼音:dà ní
注音:ㄉㄚˋㄉㄞˋㄊㄞˋ ㄋ一ˊ
解释:又称“娃娃鱼”。两栖纲,隐鳃鲵科。现存最大的有尾两栖动物。头和躯干扁平,尾侧扁。四肢短,前肢四指,后肢五趾。栖息于山谷溪水中,叫声似婴儿啼。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。中国特产,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。
基本字义
大dà(ㄉㄚˋ)
1、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
2、指大小的对比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
3、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大局。大众。
4、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大高兴。
5、年长,排行第一:老大。
6、敬辞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
7、时间更远:大前年。
8、〔大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
9、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大概。大凡。
其他字义
大dài(ㄉㄞˋ)
1、〔大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
2、〔大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
其他字义
大tài(ㄊㄞˋ)
1、古通“太”。
2、古通“泰”。
基本字义
鲵(鯢)ní(ㄋ一ˊ)
1、〔大鲵〕两栖动物,身体长而扁,生在山溪中。肉鲜美可食。叫的声音像婴儿,所以俗称“娃娃鱼”。
2、〔小鲵〕两栖动物,体形与大鲵相似,但较小,牙齿呈V形,生活在水边的草地里。
3、(鯢)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