蜚狐口
基本解释
词条:『蜚狐口』
拼音:fēi hú kǒu
注音:ㄈㄟ ㄏㄨˊ ㄎㄡˇ
解释:要隘名。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北蔚县南。两崖峭立﹐仅通一道﹐古代为河北平原与北方边郡间的交通咽喉。楚汉相争时﹐郦食其说刘邦"距蜚狐之口﹐守白马之津﹐即此。"
古代诗词
宋代.李曾伯.水龙吟:「摩云胜气,追戎马足,走蜚狐口。」
基本字义
蜚fēi(ㄈㄟ)
1、古同“飞”,指无根据的、无缘无故的。现“流言飞语”常写作“流言蜚语”。
基本字义
狐hú(ㄏㄨˊ)
1、哺乳动物的一属,形状略像狼。毛赤黄色,性狡猾多疑,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,乘机逃跑。皮可做衣服(通称“狐狸”):狐臭(腋下臭气)。狐肷(狐腋下和腹部的毛皮)。狐疑(多疑)。狐媚(曲意逢迎,投入所好)。狐死首丘(传说狐狸将死,头必向出生的山丘。喻不忘本,亦喻对故乡的思念)。
2、姓。
基本字义
口kǒu(ㄎㄡˇ)
1、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(亦称“嘴”):口腔。口才。口齿。口若悬河。
2、容器通外面的地方:瓶子口。
3、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口。港口。
4、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(多用作地名):古北口。喜峰口。
5、破裂的地方:口子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