伐檀
基本解释
词条:『伐檀』
拼音:fá tán
注音:ㄈㄚˊ ㄊㄢˊ
解释:《诗·魏风》篇名。诗中指责奴隶主贵族霸占奴隶们的劳动成果,是一群吃白食的寄生虫,表达了奴隶阶级对统治者的憎恶和愤慨。
古代诗词
唐代.白居易.读史五首:「寄谢伐檀人,慎勿嗟穷处。」
清代.查慎行.官柳:「种柳河干比《伐檀》,黄流今已报安澜。」
魏晋.曹摅.答赵景猷:「伐檀山阿。」
先秦.诗经.伐檀:「坎坎伐檀兮,置之河之干兮,河水清且涟猗。」
魏晋.王粲.从军诗:「诚愧伐檀人。」
基本字义
伐fá(ㄈㄚˊ)
1、砍:伐树。砍伐。
2、征讨:讨伐。伐罪(征讨有罪的人)。口诛笔伐。
3、自夸:伐善(夸自己的好处)。伐智。不矜不伐。
基本字义
檀tán(ㄊㄢˊ)
1、落叶乔木,木质坚硬,用于制家具、乐器(亦称“青檀”)。
2、浅绛色:檀口(形容红艳的嘴唇)。
3、〔檀香〕常绿乔木,产在热带及亚热带,木质坚硬,有香气,可制器物及香料,又可入药。
4、〔紫檀〕常绿乔木,木材坚硬,带红色,可制贵重家具或工艺品。
5、姓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