蟾蜍魄
基本解释
词条:『蟾蜍魄』
拼音:chán chú pò
注音:ㄔㄢˊ ㄔㄨˊ ㄆㄛˋ
解释:月色;月光。
古代诗词
唐代.皮日休.鲁望:「撚时解转蟾蜍魄,抛处能啼络纬声。」
宋代.陈普.咏史下·五王:「阳鸟本是蟾蜍魄,空唤群龙为夹飞。」
宋代.陈普.咏史 其三 五王:「阳乌本是蟾蜍魄,空唤群龙为夹飞。」
近现代.邱汝滨.龙石歌:「恍然玉兔守寒宫,分明影落蟾蜍魄。」
基本字义
蟾chán(ㄔㄢˊ)
1、〔蟾蜍〕两栖动物,皮上有许多疙瘩,内有毒腺,形状像蛙。吃昆虫、蜗牛等,对农业有益。俗称“癞蛤蟆”、“疥蛤蟆”;古代称“蟾诸”。简称“蟾”,如“蟾酥”(色白,可入药)。“蟾宫”(月亮)。“蟾桂”。“蟾轮”(圆月)。“蟾辉”、“蟾光”、“蟾魄”(均指月光)。“蟾宫折桂”(旧喻科举考试登科)。
基本字义
蜍chú(ㄔㄨˊ)
1、〔蟾蜍〕见“蟾”。
基本字义
魄pò(ㄆㄛˋ)
1、指依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:魂魄。丢魂落魄。魂飞魄散。
2、精神,精力:魄力。气魄。体魄。
3、古同“霸”,月始生或将灭时的微光。
4、古同“粕”,糟粕。
5、古同“珀”,琥珀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