轨路
基本解释
词条:『轨路』
拼音:guǐ lù
注音:ㄍㄨㄟˇ ㄌㄨˋ
解释:道路。
古代诗词
明代.戴良.过营丘:「轨路偶经从,延瞰一悲辛。」
宋代.程公许.述九颂·耀德:「及义鞭兮未晏,导帝这兮轨路。」
宋代.晁补之.次韵文潜馆中作:「蓬山前临九轨路,三日街晴案吹土。」
明代.戴良.次益都:「白杨夹轨路,黄茅结官第。」
南北朝.颜延之.还至梁城作诗:「眇默轨路长,憔悴征戍勤。」
基本字义
轨(軌)guǐ(ㄍㄨㄟˇ)
1、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,其宽度为古制八尺,后引申为车辙。
2、一定的路线:轨迹。轨辙(车轮行过留下来的痕迹,喻已往有人走过的道路或做过的事情)。
3、应遵循的规则:轨度(dù)(法度)。轨范(规范,楷模)。步入正轨。
基本字义
路lù(ㄌㄨˋ)
1、道,往来通行的地方:道路。公路。水路。陆路。路途。路程。路人(行路的人,喻不相干的人)。狭路相逢。
2、思想或行动的方向、途径:思路。生路。出路。路子。路数(shù)。
3、方面,地区:外路货。各路人马。
4、种类:一路货色。
5、大,正:“厥声载路”。路门(宫室最内的正门)。路车(古代帝王及诸侯贵族所乘的车)。路舆(古代君主所乘的车)。路寝(古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)。
6、车:筚路。乘路。
7、姓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