芦竹
基本解释
词条:『芦竹』
拼音:lú zhú
注音:ㄌㄨˊ ㄓㄨˊ
解释: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,秆粗壮,叶片扁平,披针形,圆锥花序。多生长在河岸、路边。茎杆可作轻工业和特种手工业的原料。也叫“荻芦竹”。
古代诗词
宋代.陆游.余得芦竹拄杖于舍傍民家似芦非芦坚劲轻滑色:「轻坚芦竹杖,入用自龟堂。」
宋代.陆游.作篱:「况此芦竹藩,何恃不摧倒!今朝手自葺,不暇避涂潦。」
宋代.艾性夫.题龟峰僧阁:「芦竹丛高荫石阑,菩提香远出林端。」
宋代.郑刚中.陪权郡符正民九日游西山:「时因笑语惊,鸥鹭入芦竹。」
宋代.马之纯.善泉池:「苕霅荷花风度晓,潇湘芦竹雨生秋。」
基本字义
芦lú(ㄌㄨˊ)
1、〔芦苇〕多年生草本植物,多生于水边,茎中空,茎可编席,亦可造纸。简称“芦”,如“芦花”、“芦根”、“芦笛”、“芦席”、“芦荡”;亦简称“苇”,如“芦丛”、“芦塘”、“芦箔”、“芦荡”。
2、姓。
基本字义
竹zhú(ㄓㄨˊ)
1、常绿多年生植物,春日生笋,茎有很多节,中间是空的,质地坚硬,种类很多。可制器物,又可做建筑材料:竹子。竹叶。竹笋。竹编(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)。竹刻。
2、指竹制管乐器:金石丝竹。
3、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。
4、姓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