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夔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四夔』
拼音:sì kuí
注音:ㄙˋ ㄎㄨㄟˊ
解释:夔,舜时贤臣,舜命以为典乐之官。见《书.舜典》。后因将同时而贤能出众的四人美称为"四夔"。
古代诗词
宋代.陈与义.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:「四夔照河滨,一笑宽逆旅。」
宋代.梁介.登卧龙山送酒:「五马携壶上卧龙,四夔联骑与游从。」
宋代.邹浩.送郑祭酒得宫观还乡:「闽中男子多儒衣,龙骧虎视惟四夔。」
宋代.邹浩.与仲孺述之世美东禅纳凉校韩文世美以韩公召先去 其二:「红衣青简竟多岐,无复寻盟作四夔。」
宋代.邹浩.靖节堂分题得重字:「翘然真四夔,吾道有扶拥。」
基本字义
四sì(ㄙˋ)
1、数名,三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肆”代):四方。四边。四序(即“四季”)。四体(a.指人的四肢;b.指楷、草、隶、篆四种字体)。四库(古籍经、史、子、集四部的代称。亦称“四部”)。四君子(中国画中对梅、兰、竹、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)。
2、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“6”。
基本字义
夔kuí(ㄎㄨㄟˊ)
1、〔夔夔〕敬谨恐惧的样子。
2、〔夔立〕肃立。
3、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。
相关汉字
相关成语
推荐在线工具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