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攘夷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攘夷』

拼音:rǎng yí

注音:ㄖㄤˇ 一ˊ

解释:抗拒异族入侵。

古代诗词

近现代.王国维.读史二十首:「当年国势凌迟甚,争怪诸贤唱攘夷。」
宋代.周必大.又求胡忠简公赞:「春秋尊王,外攘夷狄。」
明代.黄子澄.闻李景隆败绩纪事:「论将每时悲赵括,攘夷何日见齐桓。」
宋代.许月卿.允杰侄以诗来卒章和予生孙次韵一百首今存四:「圣主攘夷修政事,可能吊伐至枋头。」
宋代.周必大.恭和御制幸秘书省诗二首:「政修即是攘夷策,玁狁残袄岂足囊。」

基本字义

rǎng(ㄖㄤˇ)

1、侵夺,偷窃:攘羊(指暴露亲人的过失,语出《论语·子路》中的“耳父攘攘,而子证之”)。攘夺。攘窃。攘善(掠人之美)。

2、推,排斥:攘斥。攘除。攘夷(抵御外国侵略)。

3、烦乱:攘攘(纷乱)。扰攘。

4、捋:攘袂。攘臂。

基本字义

yí(一ˊ)

1、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:东夷。九夷(古时称东夷有九种)。

2、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:华夷杂处(chǔㄔㄨˇ)。

3、平,平坦,平安:化险为夷。

4、弄平:夷为平地。

5、消灭:夷灭。族夷(诛杀犯罪者家族)。

6、等辈:“诸将皆陛下故等夷”。

7、古代的锄类工具。

8、古同“怡”,喜悦。

9、古同“痍”,创伤。

10、姓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安内攘外 兵戈扰攘 奋袂攘襟 纷纷攘攘 貊乡鼠攘 内修外攘 攘臂一呼 攘来熙往


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2003-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